喜樂阿嬤&小兒麻痺

2018-09-24

醫護人道#9 

民國47年,美國的瑪喜樂女士在一次的教會祈禱會中,聽聞台灣醫生謝緯報告他在台灣從事的肺結核事工。聽完後深受感動,在隔年來到台灣。

民國48年初來台灣後,瑪喜樂女士將其一生奉獻在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民。


五十年代,小兒麻痺肆虐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如沿海彰化 雲林一帶,在當時都是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衛生條件相當差。

民國50年,台中中會成立醫療團,並在民國53年成立二林基督教醫院,為小兒麻痺患者義診。

看見那些無法站立 走動 甚至只能在地上爬行 無法上學接受教育的孩子,瑪喜樂女士深受感召,她才明白她來台灣的目的,是為了這群孩子。


民國54年,二林基督教醫院成立小兒麻痺保育院。

但許多患者怕被傳染小兒麻痺,拒絕到醫院就診,甚至抗議,要將小兒麻痺患者趕出醫院。

保育院的院童人數在短短四年,從16人增加至70多人。各項設施已經無法負荷。所以瑪喜樂女士回到美國募款。後來在醫院附近買了一塊地,民國59年正式成立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


瑪喜樂女士將自己的後半生毫無保留地奉獻。從一開始人人稱她 瑪太太,到最後那一聲 阿嬤。36年來她照顧了超過400位小兒麻痺的孩子。


隨著衛生醫療進步,小兒麻痺患者在台灣已逐漸減少。

民國80年,喜樂保育院開始接受智能障礙的孩子。


目前喜樂保育院的照護對象包含智能障礙及多重障礙者,服務年齡從幼兒、兒童、成人到老年。提供復健器具和場地以及各項相關諮詢。同時也是台灣目前最完善的「輔具資源服務中心」。


"真歡喜,現在沒有小兒麻痺的孩子。不過還有許多需要照顧的孩子。"---喜樂阿嬤



小兒麻痹(脊髓灰質炎)

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典型小兒麻痺的潛伏期約3-35天,一般為7-14天。大約有90%到95%的感染並沒有任何症狀。剩下5%到10%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肌肉僵硬等輕微症狀,這些患者通常在 1-2周內就會復原。但約1-2%的人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約0.5%的患者會發生麻痺症狀。麻痹的狀況往往發生在下肢,但也有少部分的案例發生在橫膈膜的肌肉導致呼吸困難。2%-5%的幼年患者與15%-30%成年患者會導致死亡。


傳染途徑:

脊髓灰質炎病毒通常經糞口傳播。也有可能經由被糞便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染,而有少數部分是由小兒麻痹患者的唾液傳染。


如何預防?

最好的放法就是注射小兒麻痺疫苗,目前政府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幼兒免費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滿5歲至入國小前追加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在前往小兒麻痹疫區前記得預先接種疫苗。


台灣的小兒麻痹病例:

(圖片取自衛福部)

台灣在2000年已被WHO列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所以其實不用太過於畏懼受感染,但平時仍需注意清潔,並保持雙手的清潔。



資料來源:

1.衛福部疾病管理署 https://goo.gl/x9dYHR

2.維基百科https://goo.gl/qbDkJg

3.元氣網https://goo.gl/7LyYU8

4.更生復健服務中心https://goo.gl/wpN6o5

5.草湖基督教長老教會\喜樂保育院官網


撰文:哼哼今天剪頭髮了嗎?/Albert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