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風光之後—亞運住宿問題
2018-10-12
#政經時事18

9/2,歷時十多天的雅加達亞運閉幕了,中華代表隊總共拿下17金19銀31銅,在參賽的45國中排行第7的好成績。然而球后戴資穎在奪金後,在個人臉書發表她個人對於此次亞運選手的住宿的感想。文章中提到住在離場館較近的蘇丹公寓的選手奪牌數最多,擁有充分的休息及練習是成就這些成績的因素。她還提到,今年年初她前往印尼參加大師賽時,便已發覺印尼當地的住宿環境不佳,並且請教練提出要外宿的需求,但卻是得到沒有下文的回應。等到4月多時,戴爸才開始幫她尋找住宿,卻只能租到較外圍且較貴的房價。
根據新聞報導,代表團最後租下距離場館步行五分鐘的蘇丹公寓,有10間房間,共可供60名選手入住,一晚的房價約為1.5萬。但本次代表中華隊出賽亞運有500多位選手,以比例上看是遠遠不足的。若是代表團能夠早點發現這個問題,或許選手們的表現能夠更好、更完美。
▲亞運選手村至主場館(擷自Google Map)
▲代表團租下的蘇丹公寓至主場館(擷自Google Map)
進而查閱體育署108年編列的預算(如圖)



針對亞奧運所編的預算約占總預算(4,807,667千元)的3.6%。細觀此預算,投注在國手培訓的預算,不免讓人覺得少之又少。而繼去年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的選手展獲佳績後,體育協會的改革又再重新被提起。體協長期來的腐敗為選手、教練,甚至民眾所不喜,尤在幾年前發生的世界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撐竿跳選手葉耀文在比賽時無竿可用,只能退賽,更再次引起民意撻伐。我們希望選手們在國際賽場上能獲得好成績,卻又無法給予他們足夠的資源,這是否應是我們該檢討、進而探討的問題呢?